改革先驱任仲夷
1980年—1985年广东骄傲
1.最早一批“香港游”
1983年11月15日,第一批“香港游”从广州出发到香港,改变了过去长期限制内地居民走出境外、接触外面世界的情况。广东人从过去的冒着生命危险“逃港”到以旅游者身份到香港消费,只有短短几年。今天,广东已全面开办个人赴港澳“自由行”,居民只要凭身份证和户口簿即可申请。
2.率先物价闯关
1981年上半年,老百姓上街,还用46种票证,香烟也要票,肥皂也要票,甚至火柴也要票,市民很不满意。遵循“放调结合,以放为主,放中有管,分步推进”的方针,按照先农副产品后工业产品,先消费品后生产资料的顺序,在全国率先进行物价闯关。原来空荡荡的商店货架,忽然之间变得琳琅满目,原先轻飘飘的米袋子、菜篮子,一下子都变得沉甸甸了。
3.最早利用外资建五星级酒店
1983年,引进外商投资的广州白天鹅宾馆全面营业,这是由中国人自行设计、自行建造、自行管理的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大型宾馆。1984年春节后,又一家中外合资的花园酒店竣工开业。在改革前沿建设起来的一座座五星级宾馆,记录了广东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进程。
4.最早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1980年,广东省工商局出台了全国第一个鼓励支持个体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1982年5月,佛山市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个体劳动者协会。20多年过去了,广东的个体私营经济异军突起,从“拾遗补缺”、“重要补充”到“三分天下有其一”,在市场经济大舞台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5.最早“借鸡生蛋”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1984年1月1日,广深线东莞中堂大桥建成通车并投入使用,一举成为全国首个路桥收费站,闯出了通过“贷款修路、收费偿还”加快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路子,极大地推动了全省公路建设的发展。
“借鸡生蛋”,从以路养路、以电养电、以水养水,发展到以桥养桥,以通讯养通讯。珠江三角洲飞架座座桥梁,广东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日千里。
6.最早突破传统企业建制模式
1984年1月1日,全国铁路系统第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广深铁路(601333,股吧)公司成立,从此突破了传统企业建制模式,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改造、自我全面发展的经济承包的管理体制。
时事评论:缅怀这位引领我们的勇者与智者
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有一些改革者的勇气至为关键;在改革开放的惊涛骇浪中,有一些改革者的智慧不可或缺。
以思想解放、作风开明的官声,凭纠正“左祸”、落实政策的能力,在中国历史开辟新局的起点上决毅受命,在经济改革的试验田里耕耘播种,任仲夷这个名字,当然要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史书上留下浓墨。这位曾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老人,于昨日阖然长逝,留与我们这些改革事业的受惠者与后来人去缅怀,去承继。这位先锋与长者的身上,有我们不可遗忘的智慧与勇气。
从上个世纪之初,到本世纪之始,他度过了近百年的时光,跨越了世纪的风浪,及身参与了中国共产党契合民族国家命运的重大事件与关键转折。
所以,他有资格论断说: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在取得政权之前,是要带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由奴变主”;在取得政权之后,是要带领广大党员和人民“由穷变富”。
正是如此,所以他才能够情绪共鸣地执行邓小平的“先富”设计,才能够心领神会地“变通”广东的经济棋局,才能够果敢地主持制定中共广东省委“31号文件”,将蛇口“放生”为一个名震海内外的“改革试管”。在今天看来,这一切早已是势之所趋、理所当然,在上世纪的80年代初期,却是在陈规腐制下的艰难掘进,是在犹豫踯躅下敏感挺进,是在众目睽睽下的孤身奋进。
1.最早一批“香港游”
1983年11月15日,第一批“香港游”从广州出发到香港,改变了过去长期限制内地居民走出境外、接触外面世界的情况。广东人从过去的冒着生命危险“逃港”到以旅游者身份到香港消费,只有短短几年。今天,广东已全面开办个人赴港澳“自由行”,居民只要凭身份证和户口簿即可申请。
2.率先物价闯关
1981年上半年,老百姓上街,还用46种票证,香烟也要票,肥皂也要票,甚至火柴也要票,市民很不满意。遵循“放调结合,以放为主,放中有管,分步推进”的方针,按照先农副产品后工业产品,先消费品后生产资料的顺序,在全国率先进行物价闯关。原来空荡荡的商店货架,忽然之间变得琳琅满目,原先轻飘飘的米袋子、菜篮子,一下子都变得沉甸甸了。
3.最早利用外资建五星级酒店
1983年,引进外商投资的广州白天鹅宾馆全面营业,这是由中国人自行设计、自行建造、自行管理的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大型宾馆。1984年春节后,又一家中外合资的花园酒店竣工开业。在改革前沿建设起来的一座座五星级宾馆,记录了广东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进程。
4.最早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1980年,广东省工商局出台了全国第一个鼓励支持个体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1982年5月,佛山市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个体劳动者协会。20多年过去了,广东的个体私营经济异军突起,从“拾遗补缺”、“重要补充”到“三分天下有其一”,在市场经济大舞台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5.最早“借鸡生蛋”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1984年1月1日,广深线东莞中堂大桥建成通车并投入使用,一举成为全国首个路桥收费站,闯出了通过“贷款修路、收费偿还”加快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路子,极大地推动了全省公路建设的发展。
“借鸡生蛋”,从以路养路、以电养电、以水养水,发展到以桥养桥,以通讯养通讯。珠江三角洲飞架座座桥梁,广东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日千里。
6.最早突破传统企业建制模式
1984年1月1日,全国铁路系统第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广深铁路(601333,股吧)公司成立,从此突破了传统企业建制模式,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改造、自我全面发展的经济承包的管理体制。
时事评论:缅怀这位引领我们的勇者与智者
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有一些改革者的勇气至为关键;在改革开放的惊涛骇浪中,有一些改革者的智慧不可或缺。
以思想解放、作风开明的官声,凭纠正“左祸”、落实政策的能力,在中国历史开辟新局的起点上决毅受命,在经济改革的试验田里耕耘播种,任仲夷这个名字,当然要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史书上留下浓墨。这位曾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老人,于昨日阖然长逝,留与我们这些改革事业的受惠者与后来人去缅怀,去承继。这位先锋与长者的身上,有我们不可遗忘的智慧与勇气。
从上个世纪之初,到本世纪之始,他度过了近百年的时光,跨越了世纪的风浪,及身参与了中国共产党契合民族国家命运的重大事件与关键转折。
所以,他有资格论断说: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在取得政权之前,是要带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由奴变主”;在取得政权之后,是要带领广大党员和人民“由穷变富”。
正是如此,所以他才能够情绪共鸣地执行邓小平的“先富”设计,才能够心领神会地“变通”广东的经济棋局,才能够果敢地主持制定中共广东省委“31号文件”,将蛇口“放生”为一个名震海内外的“改革试管”。在今天看来,这一切早已是势之所趋、理所当然,在上世纪的80年代初期,却是在陈规腐制下的艰难掘进,是在犹豫踯躅下敏感挺进,是在众目睽睽下的孤身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