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刊宗旨:服务企业界 关爱全社会  凝聚成功理念 成就非凡人生

媒以载道  敏思力行 传播正能量  做中国最大的财经励志人物期刊

第114期 P22人物春秋

“天天向上”的任仲夷
◆ 范敬宜
分享到:


“公私仓廪俱丰实”才是真富

    从那以后,任仲夷同志多次让我随他下去视察,更多地了解省委的意图。1980年大年初一清早,他的秘书打来电话,通知我随任书记下乡给“专业户”拜年。当时,农村的专业户刚刚出现,社会上议论很多,许多人认为专业户是一种“资本主义倾向”,是产生“两极分化”的温床。任仲夷同志去给他们拜年,目的是为他们正名,给他们吃“定心丸”。

    在这之前,任仲夷同志针对社会上认为“抓富已经抓过头了”的议论,一再强调:“抓富只是开头,富了还要再富”,“我们提倡的富,是不搞剥削、勤劳致富、共同致富的富,是三者利益一致,当前和长远利益一致的富,是遵循党的政策、不离社会主义道路的富”。他认为农村专业户(包括养鸡、养猪、养花等等)的出现,是农村体制改变以后发展商品经济的必然趋势,党和政府应当因势利导,做他们的促进派。

    那天,我们来到沈阳市苏家屯一家多种经营专业户拜年。在听完汇报后,他在车上对我说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历史上所有的盛世,都是因为政府实行了鼓励老百姓致富的政策。唐代诗人杜甫曾经写过一首诗,描绘开元盛世景象:‘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你看,只有国家和个人都富裕起来,才是真富,才能称得上太平盛世。我们共产党人的眼光,难道可以不如封建时代的文人吗?

    我当时心里明白,他也是在“点拨”我。因为他可能发现我对农村开始富裕起来后出现的某些新问题产生某种疑虑。接着,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不久前,他到营口县参加一个大队干部会议。那年营Vl县农村人均收入达到200元,人们都认为已经富到了顶,不可能再富了。他就在会上说:“200元就到顶了?我相信,只要坚持这样干下去,三年以后完全可以达到500元。”当时在会场引起一阵哄笑。任仲夷同志大声说:“你们笑什么?你们的笑不是好笑,是被我吓笑了。500元算什么,你们连这点胆子都没有,还能真富起来吗?

    我对任仲夷同志说:“等到营口县农村人均达到500元那一天,我一定写一篇报道,把您这个情节写进去。”三年后,营口县农村果然达到了任仲夷同志要求的目标。但是,他已去了广东,我也调到了北京。于是,我履行诺言,写了一篇通讯《在当年被“吓笑”过的地方》,并把报纸寄给他看。他非常高兴地给我写了回信。

一定要体谅新闻媒体的难处

    任仲夷同志非常重视新闻工作者,也非常体谅新闻工作者。有一件事情使我终身难忘。

    农村致富大讨论开始之初,任仲夷同志在省委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上做了一个重要论断:共产党的主要任务,在取得政权之前,是要带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由奴变主”;在取得政权之后,是要带领广大党员和人民“由穷变富”。

    记者在写这篇会议报道时犯了踌躇。历来对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这样表述的:领导党员和广大群众向资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现在怎么能说主要是领导他们“由穷变富”呢?记者担心这样的提法会犯“原则性错误”。报社农村部的同志考虑再三,也觉得不大好把握,但这又是省委第一书记经过深思熟虑的重要讲话,不敢擅动,最后商量出一个“淡化处理”办法:新闻不作突出处理,不上一版头条,放在一版中间,那两句话也不在标题中出现。这条新闻见报后一直未见任仲夷同志提出任何意见,我们便以为他已默认。直到十多年后,我在广州见到任仲夷同志,闲谈中我提起这件旧事,说明自己当年思想不够解放,他才恍然大悟说:“哎呀,当时我真有点不满意,想打电话问问你们,后来想想你们也许有为难之处,算了吧!你要不说,我至今还蒙在鼓里呢!

    权重一时的省委第一书记,能够如此宽容,处处为媒体着想,实在令人感动。

 已访问: 47014 次 关闭
  • 壹山傍水

    壹山傍水

  • 深缆之歌

    深缆之歌

  • 晶美钻机油精华液

    晶美钻机油精华液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