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期 P48艺术收藏
中国书法 颠峰艺术
曾聆和书法艺术欣赏

曾聆和老师不是书法科班出身,其作品最为明显之处就是行、草、篆书的融会贯通和集中体现。就笔势而论,曾老师的取势总体并不张扬,撇捺尺度也不过于伸张,相反偏于内敛,特别是在行书体中最为明显。夫撇来者,如人之双手也,内敛则稳重,就像缓步而来的行者,宠辱不惊,表现出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气度。左右伸张也颇为调剂,而将竖、捺往上下方向垂收意味较浓,夫长则飘逸,洒脱,狂放不羁,但不失章法;错落有致,足可见飘逸之风范。
再读曾老师象形字《马》、《如意》和榜书作品《春华秋实》、《天长地久》、《飘香》、《浩然正气》归结于一点就是形成大气稳重、又清新雅逸、恬淡自然的书法风格。当然,在曾老师看来,书风不是一成不变的,没有固定的形式就是最好的形式,曾老师50余年笔耕书法一直低调,醉心艺术,奋进不止的精神还将演绎出更加多彩的艺术景象。
笔者曾经给曾老师聊过我国书画领域的一些诟病,书画艺术贵在于更多地融入自己的思想和理念,曾老师并不否定临摹,传承艺术本身就是从临摹中起步。可怕的是有的艺术家一辈子都在“临摹”,到老也没有自己的书风。我国的书法艺术没有统一的标准,任何书法一定有它存在的意义以及不足的一面,包括著名书法家启功前辈在内。
曾老师出生于湖南,湘江水孕育出的山和水、人和物,被学者称为“潇湘洙泗、荆蛮邹鲁”;岳麓书院讲堂所悬的“道南正脉”匾额,显示着湖湘文化所代表的儒学正统。从社会心理层面,如湖湘的民风民俗,心理特征等,均源于本土文化传统的熏陶。从他的作品中可见对传统文学的深入研究、与众不同之处更见于“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没有如其他艺术家那样,以才华的外露来弥补技法和实力的欠缺,我们看到了谦和“做人,做事”的一面。曾老师并不为人知的一面是远离浮躁和喧嚣,多少年来一直沉寂在书法艺术的研习之中,淡泊名利,厚积薄发。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艰苦条件下的实战经验,长期从事与文艺很少关联的工作,唯有一点,深入基层,穿梭于高楼大厦之间,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十分密切,这给创作带了丰富的社会实践。
已访问: 41933 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