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期 P58特别报道
任老到市社科联看望的事,第二天就在市里给领导看的内部快报上反映出来了。任老巨大的影响力,辐射到各个方面,不多久,一个个老大难问题都先后获得解决。社科联又要我去请黎子流市长带头,开展市长定题的课题招标活动。从此,社会科学的课题研究活动与市领导民主科学决策紧密地联系起来,更受到市领导和各方面的重视,有效地推动了市社会科学研究的蓬勃发展。从对这个问题的处理,也可以看出高龄的任老对党对人民对社会科学事业的赤子情怀,同他善于听取民意、妥善解决问题的高超领导艺术。
“为我编书的事可以放一放,你应该先去台湾探亲!”
1999年春,我有幸获准去台湾探视有病的大哥和其他亲人时,既兴奋又担心。兴奋的是过去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事,终于变成现实。担心的是我参加了《任仲夷论丛》的编委工作,这时正是紧张的时候,担心请假一个月影响工作进程,但又不能不请假。我把这件给任老汇报,他问了一下情况,就说:“组织上批准你这时去台湾探亲很不容易,我真为你高兴。为我编书的事可以放一放,你应该先去台湾探亲!”以往我同任老倾心交谈时,他曾告诉我,过去“左”风盛行时人家老说他右,他说其实我不过是实事求是说了真话。善解人意的任老说他很理解我过去长时间因有台湾关系承受的压力和受到的影响。他说:“你能去台湾探亲,此时无言胜有言。客观上为自己‘正名’,还可以为沟通两岸关系作点贡献。过去台湾当局宣传大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你夫妇俩能去,至少在你的亲友中这个疑团会不攻自破。”他还说:“过去,我们对台湾了解得也很少,你们去了可以了解些真实情况。对他们有误解的地方,你们作客观的介绍和必要的解释,他们比较容易听得入耳,好处很多。”从台湾回来后,任老问我对台湾的印象。我介绍了所到之处和所接触的人后说,初步印象是台湾城镇建设和经济生活的总体水平比大陆高一些,但就珠江三角洲等发达地区来看,这些地方的很多方面比台湾还好些。台湾注重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尊老爱幼,讲究礼仪,遵守公共秩序,保护园林绿化等。就我所接触的外省人包括我亲属中10多个本土人,多心向大陆,但疑虑也多,主要有两怕:经济上怕“一拉平”,政治上怕“政策变”。这是有一定代表性的。他们的误解不少,比如对蒙古国独立,就误认为是共产党毛泽东卖国。我用历史事实,详细说明这是源于美英苏各为私利秘密达成的雅尔达协定。那时还是抗日战争末期,怎么能错怪在共产党毛泽东身上呢?这件事也不能怪蒋介石,当时蒋介石是不同意的,美国还派特使对蒋介石软硬兼施,逼其就范。我这一解释,亲友们都承认不了解这段历史,是错怪了。任老听我介绍后,高兴地说:“看来两岸真应该广泛开展民间交流活动,多做工作、多沟通;同时,我们还要加快经济的发展,大力提高经济实力,使大陆更有吸引力和凝聚力,这样才有利于几十年的鸿沟逐步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