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期 P48人物春秋
◎蒋介石反复劝降,妄图“一箭双雕”:古语借叶推脱罪责,获叶帮助带兵
叶正大说:蒋介石反复对我父亲“劝降”,妄想“一箭双雕”。
第一,蒋介石想推脱“皖南事变”的罪责。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结成法西斯军事同盟,国际形势发生变化,日、美、英、苏等国各有所图,蒋介石认为,可以“左右逢源”,迫不及待地策划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蒋介石一面假惺惺地传令嘉奖叶挺亲自指挥的粉碎日军大举扫荡的泾县大捷,称赞“新四军打了大胜仗”,鼓励新四军“继续战斗,保卫皖南”。一面又密谋消灭新四军的罪恶计划,密令顾祝同和上官云相“限即日解决皖南匪军”,开出了生擒叶挺赏10万元等各项奖赏价码的进攻命令。1941年1月7日,蒋军突然袭击按他们指定线路北撤的新四军军部。新四军顽强抵抗,寡不敌众,损失惨重。1月14日,我父亲为挽救部队,衔命下山准备与国民党军谈判时被无理扣押。3天后,国民党政府军委会发表宣言和谈话,诬新四军为“叛军”,宣布撤销其番号,将叶挺“交军法审判”。
“皖南事变”搞得天怒人怨。中共中央立即通过各种渠道揭露“皖南事变”的真相,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提出严惩祸首,取消其反动命令等12条解决“皖南事变”的办法,并在《新华日报》一版整版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致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得到国内外进步舆论的同情和支持。蒋介石的政治骗局被彻底揭破,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谴责,自知难辞其咎。所以不但不敢像对张学良将军那样公开审判我父亲,反而迫切需要利用我父亲在国内外的影响帮他推脱责任。只要我父亲发表一个声明,承认“皖南事变”是共产党项英他们没有服从军令、政令造成的,就可以把“皖南事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因此,他一再责令部属千方百计劝降,从上官云相、顾祝同到蒋介石的爱将陈诚,多次出面,软硬兼施,但均遭失败。最后,蒋介石不得不亲自出马。他主观地认为许多军阀、政客都被他征服,亲自出马折服败兵之将叶挺,十拿九稳。
第二,蒋介石妄想争取到我父亲为他带兵,这也是蒋介石梦寐以求的事。蒋介石对叶挺的军事才干很欣赏。长期以来,他指使亲信陈诚拉拢我父亲到国民党队伍为他带兵,屡遭严词拒绝,但他仍不死心。抗战初期,蒋介石之所以同意我父亲担任新四军军长,是想“借刀杀人”。利用我父亲的威信,把共产党的队伍拉到抗日前线,让日寇把蒋介石在南方的心腹大患除掉。三年来,我父亲并没有按照他的如意算盘去干。现在,我父亲落入他手中,正是他一箭双雕收纳我父亲的好时机,他岂能放过?
◎蒋介石出场装模作样,话中有话,暗藏杀机
应笔者的要求,叶正大对“笔录”内容进行了解读。
蒋介石“步人客厅频点首,口哼哼不止”。他一出场就装模作样摆出很轻松的样子。其实他知道叶挺是很难对付的对手,“频点首,哼哼不止”是故作镇静。
他一开始表示对我父亲很关切的样子问:“身体很好?”“一年来休养怎样,有什么反省觉悟的地方?”接着又说,“这几年来没有很好让你做点事”。
蒋介石的话要从反面来理解。明明是关押迫害却要问“休养”得怎样。“有什么反省觉悟的地方?”他所说的“反省”就是要“悔过认错”,“觉悟”就是要觉悟自己是上了共产党的当,要脱离共产党抗日救国的立场。明明我父亲这几年是率部战斗在敌后,活跃在大江南北,蒋介石还说“这几年没有很好让你做点事”。他的含义是我父亲没有按照他的旨意去做,而是不断发展壮大新四军,向他要编制、武器装备。他认为这是在给共产党干事,没有很好地为他做点事。
◎蒋介石挑拨离届,软硬兼施;叶挺巧用古语“小杖则受。大杖则逃”揭阴谋
对此,我父亲没有正面回应,而是说“屡经挫折失败,自觉能力薄弱,无法应付环境”。这是用自嘲的办法,巧妙地指责蒋介石。因为“屡经挫折失败”“无法应付环境”,主要都是你蒋介石造成的。叶挺在共产党领导下参加的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都是因为蒋介石叛变革命,血腥屠杀共产党人,被迫起义的。只是因为共产党年幼没有经验,而当时你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力量过于强大,所以两次起义都失败了。抗战时期,我叶挺重新出山,组建新四军又遇到更为复杂的环境,你蒋介石一面同意组建新四军,一面又干方百计限制新四军的发展,画地为牢,扣发粮饷和武器弹药,想“借刀杀人”。我们要对日伪作战,又要应付国民党军队蓄意制造的摩擦。这些都是难以应付的环境。当然也包括在新四军内部项英和我的关系问题上也有些难处,为此我曾几次要求辞职。你蒋介石过去也知道有过“叶项不和”的事,妄想离间我和共产党的关系,但并没有成功。